杨家窑,本苦瘠,依塔山,多石头,傍山沟,土地薄,经济穷困,产业不兴,负债累累,发展滞后。

洎两委新立,内聚核心,抓党建以强班子,外谋发展,合群力而置产业,遂使民居有墅,行有车,病有医,幼有学,老有养,沐风负暄,探幽寻香,所谓幸福,岂非如是。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温室大棚内,一盆盆翡绿的蝴蝶兰种苗生机勃勃,有的已经长成一株株美艳的兰花。

“蝴蝶兰的花语是幸福向你飞来。我们拥有华北最大的蝴蝶兰连栋温室和种苗科研中心,建成了2万平米的连栋温室和17个高标准日光温室,年产蝴蝶兰150万株。”眼前这位“85后”小伙儿,身穿黑色夹克,戴着银丝边眼镜,文质彬彬,侃侃而谈。他是大同市云冈区口泉乡杨家窑村党总支副书记王延斌,也是一名大学生村官。2007年大学毕业后,王延斌便一直留在杨家窑村,见证了杨家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蝶变。

杨家窑村,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口泉乡,坐落在塔山脚下。

曾经的杨家窑,几代人都居住在一道山沟里,是十里八乡闻名的“经济穷村、治安乱村、上访大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当地老百姓形象地描述为“山虽不高尽是坡,土地瘠薄石头多”。

如今的杨家窑,柏油路宽阔顺畅,排排欧式别墅美观大气,房前屋后绿树掩映,成为“全国文明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四万元,被称为大同的后花园——“塞北第一村”。

杨家窑村全景

17年前,毗邻同煤集团塔山工业园区、本以为赶上发展良机的杨家窑,却因干群关系不和谐导致各种上访,发展停滞,村集体欠下400多万元外债。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区、乡党委的动员下,郭占君放弃在外经营的企业,回村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新组建的“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村民经济状况,征求大家对村里今后发展的意见。紧接着马不停蹄制定发展规划,全力增加村民收入。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杨家窑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郭占君深有体会地说:“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就是我们永远的奋斗目标。”从2004年到2020年,杨家窑村经济总产值由122万元猛增至8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不足1万元提高到8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811元大幅增加到4.46万元。

郭占君坦言,杨家窑的巨变殊为不易,根本在于“两个坚持”:坚持抓党建聚合力,使党组织成为“主心骨”;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发挥优势、因地制宜。

杨家窑村别墅区夜景

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村党总支在塔山循环经济园区征用本村土地时,从开发土地入手,创新性地采取支部领办、村民入股的模式,陆续兴建起材料储备场、项目部集中服务区、加油站、混凝土搅拌站等多个村办企业。杨家窑村通过发展工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从2006年至今,年实现利润达80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都实现大跨越增长。

依托北方农牧交错带区位优势,2011年,杨家窑村大力发展奶业产业,投资2.3亿元成立四方高科农牧有限公司,饲养纯种荷斯坦奶牛10000头,总产值1.6亿元,成为山西省科技含量和机械化程度最高、管理最先进的奶牛养殖园区。

产业想要走得更好更远,就要延伸产业链。2015年,杨家窑村在现有奶业发展基础上,打造自有品牌,成立牧同乳业,引进全球领先水平的生产线,生产灭菌乳、巴氏乳、酸奶等四大系列饮料,现已成为覆盖大同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牛奶品牌,被大同人民亲切地称为“身边的牧场”。

以工补农、以工促农、以工兴农。杨家窑村逐渐走出了一条集体引领,人人参股,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

杨家窑村休闲公园

今年60岁的陈德芳两口子平日在塔山煤矿分拣煤矸石,一天有三五百元的收入。“家里住着170平方米的两层楼,水电暖气方便又暖和,住得十分舒适。”陈德芳乐呵呵地说,“给个市民也不换。”

乡村振兴是民心所向。现在的杨家窑人,过着城里人都“眼红”的好日子。所有村民都住上了欧式别墅和板式住宅楼,宽带网络、数字电视、视频监控一应俱全,自来水、天然气、集中供热全部入户。村民洗澡理发、物业收视、供暖卫生、鲜奶供应全部免费。环境一流的村办学校和标准化卫生所,实现了上学就医不出村。

一边触摸城市脉搏,一边留住淳朴乡情。由村综治办、卫生办、绿化办和居民小区物业组成的多个小组,大抓硬化增绿、村风整治、卫生清理,致力打造富有塞北风貌的特色乡村。据王延斌介绍,自2006年起,村里累计种植云杉、丁香、黄花槐等景观树木和经济树木20多万株,绿化覆盖率达到43%,真正成为了“花园式乡村”。

“现在每当茶余饭后,大家都会到公园散步,健健身、聊聊天,生活更休闲,更有获得感。”望着青山绿水、美景如画的村容环境,王延斌透露,杨家窑村将全力打造集温泉度假、康养、民宿、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王延斌说,从事农村工作是一件很充实很时尚很酷的事情,在投身乡村振兴的同时,自己的人生道路也会越走越宽。(图片由杨家窑村党支部提供)




看大同编辑: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