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渡过时间的海,位于华严寺南中轴线上的主殿——薄伽教藏殿,得天地眷顾,塑像、雕刻、彩绘、木构等,基本保留了近千年前独有的艺术特质,华美精巧、生动细腻,被当代学者誉为国内少见的“辽代艺术博物馆”


图片


初看,我也只顾着惊叹,眼力都不够用;去的次数多了,心也沉了下来,视线会久久停留在或是佛像面容、或是精美木刻,甚而只是一尊菩萨的着装配饰上,神思飞向遥远的年代,企图追随穿越岁月的工匠之手,看他们在怎样的虔诚之心引导下,一点点做出这些不朽的艺术珍品。


图片


“薄伽”是梵语,译为“世尊”,“教藏”即“经藏”,薄伽教藏殿自辽中叶以来就是华严寺的藏经殿。即便如此,这个藏经殿也毫无“马虎”之处,从布局到细节,都精心设计,华丽铺陈。


薄伽教藏殿内的彩塑闻名遐迩,现存31尊,其中29尊是辽塑。他们分布于殿内宽大的佛坛上,面积约占大殿一半,平面呈“凹”字形,沿袭唐代做法,表明了辽代与唐代的艺术风格一脉相承。


图片


彩塑布局井然有序,以间为铺,共三铺,每铺有主佛一尊,以主尊为中心配置弟子、胁侍菩萨、供养菩萨、天王等像。在组合布局上突破了佛坛面积的限制,并利用造像的不同仪态,使群像结构紧凑、密集而不重叠。


文博大家柴俊泽先生认为,薄伽教藏殿“是我国现存辽代塑像最多的佛殿,也是辽代彩塑达到高峰的代表性作品”。


图片


用来藏书的重楼经橱,依山墙与后墙排列,共38间,木雕剔透玲珑,百看不厌。在后窗处,有用拱桥连接的木制天宫楼阁5间,两侧以拱桥与左右壁藏上部凌空相接。壁藏分上下两层,上部腰檐平座上置佛龛,龛内顶部平棊和腰檐遮板彩绘图案为辽代绘制。龛上木制屋顶与大型建筑几无二致,其所用斗栱种类就有17种之多,勾栏束腰栏板雕刻镂空几何图案达37种,是我国仅存的既完整又精致的辽代小木作,被梁思成先生誉为“海内之孤品”。


图片


站在这样的近乎“天外之作”的古建面前,不追思久远似乎也不可能。著名的圣严法师参观完华严寺后曾写道:“凡夫以烦恼制造了苦乐无常的三界火宅;圣者以慈悲建设了广度众生的清凉世界......那些在此火宅之中建设清凉世界的大德高僧,一定已经知道,将来会有因缘,把他们所建的寺院摧毁破坏,但他们还是努力的建设。”


图片


依我浅薄之见,许许多多建造殿堂的无名工匠,虽然不是大德高僧,却也有着同样的坚定和坚持吧。


正如马未都先生曾说:他们的手艺通过一代又一代传承,这其中不能偷懒,也无捷径能走,还必须耐住性子,不被利诱。这需要理想,并且是几乎达不到的理想。换言之,理想越远或不可实现,现实就越接近理想。


图片


最重要的,他们需要一颗虔诚的心,面对完整的建筑和面对一片空地都是同样的感觉。在有与无之间,那个看不见又能感受到的是精神。所以工匠必须净化心灵,把建造庙宇当做人生的修行,在有无之间做出心甘情愿的选择。


图片


如此一想,那些穿越岁月的手的主人,忽然就清晰起来,他们寂寂无名,他们又光耀后世,他们早已通过自己的作品,在不甚严格的法度框架内,倾诉着虔诚的信仰,传递出人与自然的充分和谐,也传递着东方民族充满哲学意味的美学追求。


薄伽教藏殿佛坛上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应该就是这种追求的极致表现吧,故而后来有了“东方维纳斯”的美称。


图片


她面相秀丽、眉毛细挑、双目下视、露齿微笑,慈悲而温柔;她胸配璎珞、双手合十、上身微袒、衣带飘逸,虔诚而俏丽。她的体态修长又不失丰腴之态,大有唐风遗韵。身体微右倾,重心落在右脚上,头亦微微右倾,面向佛坛外,整体身姿呈S形,线条优美,姿态传神,充分表达出了安宁和谐的美学意境。而这,何尝不是工匠们对宗教的深刻理解?


那些穿越岁月的手,就是这样向后人倾诉着曾经发生过的一切,让远离现代人视线的历史,随时能往回走几步。而祖先的灵光,也就在这手艺人一代又一代传承中,透过层层雾霭,驱除了黑暗,照耀着千秋。





看大同编辑:任志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