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男子沈某在浏览网页时,一个弹窗广告吸引了他的注意。广告上写着“国补家电大放送,最高补贴50%”,还附上了详细的补贴流程和申请链接。沈某打开链接,跳转到一个看似正规的网站,有各类家电的图片和价格展示。沈某按照网站提示,填写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并选择了心仪的冰箱、电视和洗衣机等家电。提交订单后不久,沈某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表示,经审核,沈某的银行卡存在风险,可能会导致无法使用补贴,需要沈某交一份保证金。沈某一开始有些犹豫,但对方准确地报出了他的个人信息和订单详情,还强调如果不配合验证,不仅补贴拿不到,还可能影响个人信用。于是,沈某转了一笔保证金给对方指定账户。之后,沈某始终没有收到任何通知,再次登录网站却发现已经无法打开,拨打工作人员的电话,也提示已关机,遂发现被骗。
抛出诱人诱饵:诈骗分子常借助弹窗、短信等渠道,打着极具吸引力的名号如“国家家电补贴”,搭配高额补贴承诺,再搭建看似正规的展示页面,迅速吸引受害者眼球,激发其贪便宜心理,引诱上钩。
精心实施诈骗:待受害者填写个人信息与订单后,骗子凭借获取的数据,伪装成相关工作人员联系受害者。编造诸如银行卡风险、账户异常等理由,利用受害者对补贴和个人信用的担忧,一步步诱导其缴纳保证金或执行其他转账操作。
迅速卷钱消失:受害者转账完成的瞬间,骗子马上断绝一切联系,关闭网站、停用电话,让受害者陷入求助无门的境地,实现快速卷款,完成整个诈骗流程。
信息甄别:对“巨额补贴”这类极具诱惑性信息保持警惕,需仔细核实网站正规性,查看有无官方认证标识等,官方补贴不会通过弹窗广告推送。信息保护:切勿在不明网站随意填写个人敏感信息,正规流程不会以银行卡风险为由索要保证金,要保护好个人隐私。拒绝转账:接到要求转账的电话时冷静思考,官方不会用影响信用诱导转账,坚决拒绝向不明账户汇款,察觉可疑马上报警。
监 制:韩生利
审 核:李 敬
责 编:张 霞
见习编辑:梁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