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服务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向,强调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能源高效可靠消纳的主要载体。国网大同供电公司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点线面体”战略安排落地,系统推动“能源转型·数字驱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案落实,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契机汇聚能源央企力量,高质量服务大同能源转型发展。
今年以来,国网大同供电公司将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和可控负荷资源聚合起来,将荷随源动、源荷互动作为电力平衡的手段,打造开发区零碳供电所、樊庄全液冷超充站跨台区低压柔性交直流互联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基地。随着大同市首座“光储超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樊庄充电站正式投运,标志着全市首个微电网项目正式启用。该微电网由超充电站和零碳供电所组成,聚合“源网荷储充”各类要素和用电客户数据,实现“车—桩—网—圈”一体化运营,按照“自发自用、绿电存储、富余上网”模式,实现光储协调最大化就地消纳。可满足50辆车同时充电,最快充电速度可达1秒补能1公里。
国网大同供电公司充分结合大同能源结构特点,从单一供配电服务主体向“源网荷储”资源高效配置平台转变,探索研究新型电力系统微电网示范工程建设、低压跨多台区柔性直流互联等11个专项课题,不断融合“源网荷储碳数”六要素,全力打造具有大同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样板。通过加快推进自愈配电线路投运,实现故障区域一键自动切除和负荷自动转供。通过智能分析为用户提供综合用能解决方案,为大同市经济发展打上“绿电标签”;通过光伏、微风、储能多源互济跨台区来实现绿电共享,确保电网安全平稳运行。
大同电网新能源发电量占大同市全社会用电量的91.15%,新能源装机占地区总装机容量的50.56%。近年来,国网大同供电公司围绕“风光水火地储氢及源网荷储充一体化”重点任务,聚焦大规模新能源并网、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电动汽车车网互动等要素,建设多端互联微电网,实现“源网荷储充”多能互补和时空互济,持续推进能源绿色发展,统筹电网资源,加强风光水火联合运行,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推动大同电网新能源由“量”变达到“质”变。
加快推动大同—怀来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及配套工程建设,打造晋北风光火储一体化外送基地,构建基地可靠外送、主网有序消纳、配网就地平衡的分层绿电消纳体系,推动大同向输算力输服务转型,服务独立储能并网,构建源网荷储协同体系,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绘就大同能源发展好风景。
监制:韩生利
监审:高 伟
审核:李 敬
责编:郭丽萍
编辑:翁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