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大同:深耕“四大赛道” 谱写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三)
——能源改革高质量转型发展涌动新“绿”潮
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西的重大使命任务。大同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大同市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锚定转型“四步走”战略目标,立足能源优势,深耕能源赛道,大力推动“风光火储及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朝着“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综合能源基地和绿色能源基地”的转型目标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走进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同忻矿,让人目不暇接的智能化工业应用设备正在井然有序地运行。煤炭开采、运输、储存、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升级,是大同市煤炭产业向绿而行的缩影。目前,大同市共建成智能化煤矿6座、智能化采掘工作面60处,全市先进产能占比稳定在85%以上;国家能源局启动的首个光伏发电领跑示范基地——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高标准并网发电,全市电力装机达到1676.4万千瓦,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875.4万千瓦、占比52.2%;由国网大同供电公司筹建运营的大同市首座“光储超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樊庄充电站,占地面积达2310平方米,集大功率超充、光伏发电、储能于一体,利用光伏发电,可满足50辆车同时充电,最快充电速度可达到1秒补能1公里;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的电气化公路及矿山运输系统示范项目,填补国内技术领域空白的同时,牵引公路和矿山运输加速驶入“绿色高地”,为有效解决全球公路节能降碳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大同浅层地热能资源丰富,开采成本低,开发潜力大,是目前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区域。天镇县高温地热能科研示范试验电站,井深1624米,出水温度160度,是我国中东部首个高温地热发电项目。目前1号、2号试验机组装机容量分别是300千瓦和280千瓦。满负荷时发电能力可达3.5—4MW,可以满足5万名居民的生活用电;抽水蓄能、化学储能、重力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多业态布局,国网时代和中鑫电联首期储能项目投入商运、填补了全省空白……俯瞰云中城,绿意盎然生。大同市新能源发展正在按下转型快进键,加速释放绿色发展动能,逐步构建出向“绿”而兴的新型能源体系。
大同作为传统的能源型城市,深化能源革命是破解转型发展难题的关键钥匙。作为传统能源供应基地,大同市从统筹做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入手,持续推动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与此同时,大同市牢牢把握“融入京津冀 打造桥头堡”这条主线,瞄准“双碳”目标,充分发挥优势,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推动能源产业“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实现煤炭、风电、光伏、储能、抽水蓄能、氢能、地热能等多元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升。时至今日,大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能源绿色转型成效显现。
从“中国煤都”到“能源革命排头兵”,一项项改革,解决的是制约能源产业发展的深层矛盾,释放的是能源产业发展的深层活力。下一步,大同市将继续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深耕能源赛道,在煤炭产量稳产保供、电力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产业多元发展、充换电设施加快布局等方面发力,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支撑,以更大力度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大同能源力量。



监制:韩生利

监审:高    伟

审核:张少华

责编:白晓霞

编辑:杨文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