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大同市委十六届八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2025年大同市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任务,其中,多级协同联动,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任务中,共列举出八个方面强化内容,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强化改革支撑。大同是一座“改革之城”,自古就传承着改革的血脉,胡服骑射、太和改制等著名历史事件承载着大同人民敢为人先的精神与气魄。随着大同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改革也到了新的关键时刻,需要我们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实的举措,对标中央和省委部署的改革任务,建立有效的协调推进机制,扎实推进各领域改革,以深化改革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二、强化开放支撑。从历史看,大同自古就有开放的基因,北魏时就是丝绸之路的陆上起点,明清时期又以“茶马互市”开启了晋商百年辉煌的传奇;从现实看,大同有开放的区位优势和良好基础,与京津冀地缘相邻、人文相亲、交通相连,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具备地缘优势、基础优势、先行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快推进国道改线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大雄高铁列入“十五五”规划或中长期规划,持续拓展“铁公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用好航空口岸、国际陆港等平台,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发运,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用好 240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开通更多国际航线,拓展国际“朋友圈”,邀请国外的团队来大同旅游、访问、研学。除了“请进来”,也要组织企业家、创业者等社会各界大胆“走出去”,推进与友好国家、地区及国际友城交往合作,扩大大同的国际影响力。
三、强化创新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好“揭榜制”,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平台、开展科技攻关。大力引进创新企业、创新项目,构建“北京研发设计、大同中试制造”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促进更多优质科技成果产业化。
四、强化人才支撑。进一步深化人才引进、培养、评价、选拔、流动、激励等制度改革,落实好“双十六条”人才政策,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团队。充分发挥大同文旅“磁吸”效应,邀请院士、杰青、行业领军人物等专家学者来同旅游研学,吸引各类人才助力大同发展。
五、强化平台支撑。重点抓开发区,聚焦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税收强度,持续深化“三化三制”改革,统筹推进“晋创谷·大同”、消费品特色园区、绿电产业园区、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完成省里下达的示范创建任务。梯次培育壮大特色专业镇,做大规模,做强品牌。继续办好全省专业镇投资贸易博览会。
六?强化环境支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优质完善的要素保障环境,为大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环境支撑。
七、强化主体支撑。支持晋能、中车大同、重汽大齿等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落实好税收减免、资金补贴、融资支持等一系列惠企政策,促进各类经营主体优势互补、竞相发展。
八、强化县域支撑。县域经济是我市经济的最大短板,城乡差距大是我市城镇化建设的最突出问题。各县区要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形成县域经济的强力支撑。持续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以“千万工程”为引领的乡村振兴,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毫不松懈抓好巩固衔接,提高脱贫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增收致富能力,确保圆满收官。
监制:韩生利
审核:李 敬
责编:卫志芳
见习记者:郭泓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