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古城内分外热闹,各地游客在游览完华严寺、九龙壁、善化寺、大同红色记忆馆、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等景点和场馆之后,美食、文创、地方土特产、旅游工艺品、街头旅拍成为消费主流。“文化游”带动“消费流”,成为当下古城旅游的新趋向。连日来,记者在鼓楼东街、鼓楼西街、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采访时看到,年轻人正成为大同文旅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文旅需求和喜好,为文旅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促使文旅企业不断创新和转型,以适应消费者的新需求和新喜好。
我市一位人文旅行研究者表示,选择这种旅游方式的大多为年轻人。他们用最短的时间打卡最多景点,且不影响上学或上班,极具“性价比”。这样的旅游方式,文化旅游学者称为“古城旅居生活”,除了游览当地旅游景点,更重要的是像当地人一样买菜,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民宿从业者应该在这一方面深入挖掘,不仅仅是让外地游客居住一日,还要旅行、居住多日,丰富“72小时+”营销活动内容,并结合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旅行盲盒形式,让更多游客有兴趣“解锁”大同游市场。
此外,大同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每晚都会有“美食+演艺+文创”项目,吸引不少年轻人消费。一边游览古城夜景,一边走进文创小店,年轻人对一些时尚感十足的文创产品总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非遗小院”和鼓楼西街“非遗文创店”就是这样一间为年轻人服务的文创空间,店内的产品颇具艺术范儿,不少产品还是店家自己创作设计。走进这些店内,有时还会看到年轻的画家或者90后工艺美术师在创作,那情景好像一部充满生活气息的“人间话剧”。傍晚,纯阳宫广场夜景分外迷人,旁边一间名为“巧工坊”的大同砖雕文创店也显得格外耀眼。店内的砖雕门楼、砖雕露齿菩萨、原煤雕刻、斗拱等模型文创让不少年轻人感到大同手艺人技艺之精湛。“年轻人爱文创,尤其对一些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手工作品更愿意去消费。这或许就是当前文创火热的原因吧。”不少文创店主表示。
走进鼓楼西街“北魏木兰醋”小店,店主赵鑫瑞正在向游客介绍多种风味的果香型醋品。绘声绘色的介绍,人们不知不觉地了解到了她的另一个身份:大同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这位外表干练、办事果断的女子,多年从事传统文化公益事业,以真心、诚心赢得人们的青睐。现在,她继续以公益文化为经,“木兰品牌”为纬,织就大同“北魏木兰文化”新篇章,获得各地游客点赞。旁边,“大同老手艺”店主盛向东说,赵鑫瑞有时好像是鼓楼西街的“导游”,如果有游客想购买某一类文创产品,她会为他们指出哪家店经营什么产品。口碑是最好的宣传方式,记者注意到,每天22时左右,“北魏木兰醋”“大同老手艺”两个小店依然有年轻人光顾。
我市多位旅游企业负责人表示,随着出游需求多元化和个性化,年轻人成为文旅市场的主力军已经是一种趋势。未来的旅游赛道也会越来越多,越分越细。对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多元模式,满足年轻游客需求,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努力提高旅游产品及服务品质,留住年轻群体,带动文旅消费,促进文旅市场持续繁荣。
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经历过“五一”旅游市场的火热,大同文旅以“品质”为引领,引爆新一轮火热之势,并为暑期旅游市场布局,让大同成为深受各地游客青睐的终极旅游目的地。
监制:韩生利
监审:高 伟
审核:李 敬
责编:师晓宁
编辑:张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