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服务群众忙
新荣区郭家窑乡“助马堡村紧挨着明长城,现在成了旅游热门地,夏天来参观和露营的人络绎不绝,游客们都反映手机信号有些弱。”陈建峰就利用农闲时节联系有关部门协调解决问题。
今年47岁的陈建峰在助马堡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已经3年了。这个曾经当过兵、种过地、经过商的中年人始终怀揣着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的愿景。
“养殖业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全村养殖户有10多户,牛羊最多的时候加起来近1万只。”作为村里的养殖大户,陈建峰自家就养了100多头牛。因为最近村子里的事情太多,以至于他清理牛舍的计划一拖再拖。
参观完牛舍,陈建峰开车带着记者来到村西的两栋温室大棚。为了在农闲时让村民能有收入,今年陈建峰动员村里种植大户刘志虎投资建起了两个高标准的蔬菜大棚。
“在11月中旬,我们种植了黄瓜、辣椒、西红柿和胡萝卜,预计它们将在春节期间上市。作为试验田,我们的目的是为村民们树立一个榜样。如果大棚种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益,我们计划在村里增建更多大棚,让更多村民受益。”陈建峰坦诚地表示,建设大棚需要良好的通风、平整的土地、肥沃的土壤以及可用的灌溉水源等条件,而村里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缺水问题。显然,陈建峰的辛勤工作还远未结束。
大棚升级改造忙
“过去,我大棚里有些钢架生了锈,棉被、棚膜也达不到保温条件。温室起不到保温作用,到了冬季,啥也种不了。然而,今年的情况大为不同!”12月9日,在云冈区东韩岭村,种植户马飞满怀兴奋地带领记者参观了他那经过升级改造的日光温室大棚。
“看,这是电动的棉卷帘,再也不用我爬上爬下了。这温室外的保温材料也跟以前不一样了,性能好,透光率还高。这多亏了今年区里的扶持政策,我们村100来个大棚都升级改造了。现在这大棚冬天也能种蔬菜了,一年能多种两茬。”马飞说。
云冈区的日光大棚改造项目还带来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现在,东韩岭村的种植户纷纷采用科学的土壤管理和水肥控制技术,根据不同果蔬的特点进行合理施肥。“我家大棚以种茄子、黄瓜、芹菜、菠菜、茼蒿、油菜、大白菜、娃娃菜等蔬菜为主。化肥、农药用得少了,种出来的菜更安全、更健康,销路更好了。”马飞说。
“这些年,为了种好大棚蔬菜,我去阳高县狮子屯乡考察过,也一直学习山东寿光的先进经验。现在,有了区里的支持,我更有信心了。”马飞盘算着,大棚已经升了级,明年开春后,也该给大棚的作物“升升级”了。“主要想增加些市场上卖得好的绿宝甜瓜、葡萄、西瓜等经济作物,让这大棚的产出更丰富,赚更多的钱。”马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相比改造前的大棚,新棚的年均收入能增加5000多元。
网络直播带货忙
“大家好,我是学军,这段时间没有直播,我出去参加了一个大赛,还拿了不错的名次,前两天刚回来,又忙着为困难学生发放温暖包……”12月10日晚上,吴学军的直播间又开始热闹起来了。
吴学军说的大赛就是日前举办的2024中国电商主播大赛,吴学军的团队在这次大赛中获得了华东赛区冠军和全国总决赛季军。
今年39岁的吴学军是云州区西坪镇下高庄村民,2020年他参加了区里组织的自媒体培训,成为一个网络主播。“刚开始就是录一些短视频,制作微电影,后来慢慢开始做直播,记录农村生活,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吴学军对记者说。
从初建账号、学写策划、学直播、学剪辑,到如今已发展到10多人的团队,拥有178万粉丝,成为当地网红“达人”。吴学军告诉记者,这两年,他通过直播带货销售的黄花产品有20多万元。
参加大赛、提升能力、热心公益、直播带货……在这个冬季,吴学军一点儿也没歇着,反而更忙了。“我这次参加大赛也是讲黄花的,我们就是要让更多的人认识黄花、了解黄花,把大同黄花卖得更好、更远。”吴学军坚定地说。
谈起这次参加全国电商主播大赛的感受时,吴学军感触很深,接触到了全国各地的大主播,学到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增长了见识,也更加坚定了他做好直播的信心。
“下一步,我准备组织各乡镇自媒体主播搞几期孵化培训,让更多农民加入直播行列,增加收入。同时再注册一个商标,打造‘学军’品牌,把我们当地的农特产品销得更好。”吴学军感慨地说。
绘就乡村振兴“冬忙图”
冬闲人不闲,增收心里甜。随着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冬闲时节里,越来越多的乡村呈现出“冬闲人不闲”的繁忙景象,无论是在大棚、工厂还是乡村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忙碌的农民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这个冬日变得更加温暖,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冬忙图”。
近年来,我市积极调整传统农业产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让当地农民常年有活干,农闲不再蹲墙根,多找门路去赚钱。愿越来越多的农民能够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挖掘“冬闲经济”, 广开增收门路,人人有事做,天天有钱赚,走向幸福新生活。
审 核:李 敬
责 编:刘慧艳
编 辑:闫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