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汾市尧都区刘村镇周家庄村,大学生村医白泽阳的身影成为了村民们健康的守护者,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仁心仁术,书写着一个个动人的乡村医疗故事。
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午后,白泽阳背着装满医疗设备的药箱,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前往村里一位慢性病患者家中进行随访。这位患者是年逾古稀的张大爷,子女都在遥远的城市为生活打拼,只留他一人守着这一方老院,与岁月和疾病默默抗争。
白泽阳轻车熟路地走进张大爷家的小院,亲切地喊道:“张大爷,我来看您啦!”张大爷闻声从屋里蹒跚走出,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小白医生,你又来啦,快进屋坐。”白泽阳扶着张大爷在院子里的阴凉处坐下,便熟练地打开药箱,拿出血压计,为张大爷测量血压。当看到血压计上显示的数值时,他的眉头微微皱起,张大爷的血压严重偏高,超出了正常范围许多。
“张大爷,您最近是不是没有按时吃药啊?”白泽阳关切地问道。张大爷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这两天天气热,我就有时候忘了吃。”白泽阳没有丝毫责怪,而是耐心地坐在张大爷身边,拿起药瓶,仔细地给张大爷讲解每种降压药的作用和服用方法,一遍又一遍,直到张大爷完全明白为止。他深知,对于独居的老人来说,简单的事情可能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关怀才能记住。随后,白泽阳又为张大爷制定了详细的生活习惯改善计划。他告诉张大爷,饮食要清淡,少吃盐,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天气热的时候,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要注意防暑降温;每天可以适当活动一下,比如在院子里散散步。他还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把这些注意事项一条一条地写下来,交给张大爷,并嘱咐他一定要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做。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白泽阳每隔几天就会给张大爷打个电话,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和饮食、作息情况。即使工作再忙,他也从未忘记对张大爷的承诺。每次回访,他都会带上血压计,为张大爷重新测量血压,根据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白泽阳的悉心照料下,张大爷的血压逐渐稳定下来,身体状况也有了明显的好转。
还有一次,白泽阳在村卫生室为村民们进行日常体检时,一位患有糖尿病多年的李婶前来就诊。在检查过程中,白泽阳发现李婶的脚部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溃疡,周围的皮肤红肿发炎。他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过仔细的检查和询问李婶近期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后,判断这是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加上平日里对脚部护理的忽视,导致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
白泽阳迅速行动起来,他先用生理盐水小心翼翼地为李婶清洗伤口,去除伤口周围的坏死组织,然后仔细地为伤口进行消毒和包扎。整个过程中,他的动作轻柔而熟练,一边操作一边轻声安慰李婶,让她不要担心。处理完伤口后,白泽阳发现卫生室里没有治疗这种并发症所需的特定药品,他立即联系村里的志愿者,详细说明了药品的名称和用途,让志愿者尽快帮忙购买。
在等待药品的过程中,白泽阳一直陪着李婶,给她讲解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以及日常护理的重要性。他告诉李婶,一定要严格控制血糖,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糖值;平时要注意保持脚部的清洁和干燥,穿宽松舒适的鞋子,避免脚部受伤。他还鼓励李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只要配合治疗和护理,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志愿者很快将药品买了回来,白泽阳亲自为李婶示范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药品,并再次嘱咐她各种注意事项。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白泽阳密切关注着李婶的病情变化,定期为她更换伤口的敷料,调整治疗方案。在他的精心治疗和关怀下,李婶的脚部溃疡逐渐愈合,血糖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白泽阳在乡村医疗工作中的这些点滴事例,如同春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位村民的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大学生村医的责任与担当,在这片广袤的乡村土地上,默默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与幸福,成为了乡村医疗事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审 核:李 敬
责 编:刘慧艳
编 辑:闫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