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七次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大同市平城区荣获“双国家级荣誉”。这份亮眼成绩背后有何服务密码?今天解码“平城经验”,看关怀如何精准抵达。

走进赵彬的家,一推开门,低位灶台、防滑扶手等无障碍设施映入眼帘。曾经,日常起居对赵彬来说困难重重,如今这些设施让他的生活轻松了许多。而赵彬的家,仅仅是平城区978户无障碍改造工程的一个缩影。这些改造切实为残障人士打造了更安全、更便利的生活空间,真正实现了他们的“安居”梦。

来到平城区残联数据中心,残疾人信息系统正在实时更新。依托这个“数字档案”,兜底保障政策得以精准触达。就拿意外伤害保险来说,实现了全覆盖;“两项补贴”通过智能审核快速发放,政策效率提升60%,将政策文字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保障。在评残环节,平城区推出的“三心”工作法格外暖心:暖心上门、耐心评估、贴心指导,已为580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开辟绿色通道。不仅如此,“互联网+居家托养”平台让1145名重度残疾人受益,定制服务直接送上门,还实现精神残疾人康复全覆盖。更有“1个中心-18个站点-N个服务点”的三级网络,让1.2万持证残疾人便捷享受服务,真正做到了服务“触手可及”。

大同平城区用实际行动在助残服务上不断创新突破,将关怀落到实处。这些“平城经验”,为全国助残工作提供了优秀范例。未来,相信将有更多地方借鉴学习,让更多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总监制韩生利

监   制:时    珺

审   核:李    敬

责   编:郭丽萍

编   辑:翁    君

来   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