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

是党的建设的新领域、新阵地、新课题

今年以来,大同市聚焦打造“新新相融”品牌

守好基层党建新的重要阵地

制定印发《关于推进“四个融合”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若干措施》

整合资源,统筹发力

推进体系融合、组织融合、机制融合、服务融合

激发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新活力


上下联动、条块结合

织密体系融合“一张网”

聚焦机构改革职能衔接,以增强“两新”工委机制整体效能为重点,推动市级相关部门在原有的互联网、交通运输、快递行业党委基础上,新成立网约配送行业党委,10个县区全部成立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和网约配送行业党委,全覆盖组建街道、乡镇、园区“两新”组织综合党组织,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社会工作部门指导推动、行业部门各负其责、街道社区(园区)属地管理的工作格局。

图片

▲大同市互联网行业党委组织党委委员、重点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开展联学活动。

图片

▲大同市网约配送行业党委举行成立大会。

突出重点、集中攻坚

下好组织融合“一盘棋”

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这个重点难点,深入实施“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先后召开部署会、调度会,成立工作专班,细化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推动新业态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注重以党建带群建、以群建促党建,推动市委“两新”工委会同工、青、妇等部门建立“两企三新”党建专家人才库,加强新兴领域群团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党的工作覆盖水平。

图片

▲大同市平城区清远街道建立社区两新组织综合党支部,吸纳外卖小哥递交入党申请书。

图片

▲大同市总工会举行2024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建会入会暨温暖行动启动仪式。

联建互促、赋能治理

拧紧机制融合“一股绳”

坚持把解决突出问题,发挥组织作用,作为提升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质量的突破口。针对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基础薄弱的问题,建立组织联建机制,指导各县区通过设立共享活动阵地、加强党务工作指导、联合开展组织活动等方式,推动党建工作提质。针对行业主管和业务监管部门联系服务不够紧密的问题,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明确各级“两新”工委委员单位每半年深入驻地辖区内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开展一次联系服务,帮助解决急难愁盼。着眼为基层治理“加社会力量融合”,建立资源联用机制,推动街道社区与“三新”组织以服务换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图片

▲“两新”工委委员单位深入外卖站点了解新就业群体工作生活需求。

图片

▲市委“两新”工委组织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及会员企业、社区社会组织举办“党建引领·共治共享”消夏晚会。

用情用力、关爱引导

凝聚服务融合“一条心”

围绕加强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采取“市级示范+县区轮训”的方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听党话、跟党走;推动市县两级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等建设“暖新驿站”213个,组织开展“一十百千”关爱服务活动,妇联、工会、邮政等相关部门为530余名快递女工捐赠意外保险,为2000余名新就业群体赠送“爱心礼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大同市“聚-融-促”三步走推进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做法获《组织人事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案例”三等奖。

图片

▲举办全市“两企三新”党务人员培训班。

图片

▲团市委依托社区“暖新驿站”开设“青年夜校”,为新就业群体进行心理辅导。


“新新相融”

凝聚新兴力量




监    制:韩生利

审    核:李    敬

责    编:张    霞

编    辑:石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