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中,我们经常听到“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这句话。那么就投资而言,都有哪些风险和常见的“大坑”呢?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了!今天就给大家梳理一份投资避坑指南,请查阅~
投资前认清风险和收益
很多人以为自己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进取型投资者,但实际上可能是只想获得高收益而无法接受任何本金损失的“梦想型”投资者。
投资的目标当然是为了赚钱,但是这样的思维也很容易让我们在选择投资产品时忽略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只关注产品是否会带来高收益。
风险与收益是一对“孪生兄弟”。想要追求高收益,那么就需要有承担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心理准备,不然就可能出现追涨杀跌等非理性投资操作,最终黯然离场。
所以在选择产品时,我们一定要在关注收益的同时,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这样才能离投资目标更近一步。
选基不要盲目看大牌
在生活中,对明星品牌的信任的确可以帮我们省去很多挑选的时间精力,但明星品牌的产品并不是一定适合我们,在投资中也是如此。
投资市场多变,以基金为例,基金经理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演变,即使是行业内最具知名度的基金经理或基金管理公司也无法保证在轮动加速的A股中做到收益始终“遥遥领先”。
知名基金可能曾经历特定市场环境下的辉煌时期,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它们未必能够延续先前的成功。
若在未了解清楚投资逻辑是否发生变化时就盲目选择,很有可能带来损失。
投资不能只看即时效果
投资就像是种植一棵树,需要时间和耐心。有些投资者是急性子,看到一些金融产品短期内涨得好,就急忙买入;持有一段时间后,如果没有大涨,就立刻卖出。
这种行为就像是期待种下的种子立刻开花结果一样不切实际。我们应该关注投资产品的长期表现,而不是只盯着短期的波动。
因为观察市场历史表现可以发现,拉长投资时间有望增加投资胜率。
不要“拔掉鲜花浇灌野草”
在投资中,不少投资者遇到这样的情况:
看到一直盈利的基金,总想赶快卖掉落袋为安;看到亏损的基金,却想起要遵守“长期投资”的投资纪律。
传奇投资者彼得·林奇对这种现象也曾有精彩的比喻:一些投资者总是习惯性地卖出股价上涨的股票,却死死抱住股价下跌的股票,就如同“拔掉鲜花却浇灌野草”一样。
提起这点倒不是提倡大家盲目卖掉亏损的基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盈利不耐受”,学会设置合理的止盈线,习惯收益波动状态。
这里推荐大家使用最大回撤止盈法,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止盈策略,它是指:当基金的收益达到一个预设的水平后,如果后续出现了一定幅度的最大回撤,就卖出部分或全部的基金份额。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及时锁定收益,避免市场大幅波动时损失过多收益,如果达到目标收益后,市场继续上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错过后市的上涨机会。
总而言之,面对市场的喧嚣,我们更多时候要冷静下来理性思考,定期审视自己的投资组合以及操作行为并进行优化,这样才能离“投资陷阱”更远,离好收益更近。
监制:韩生利
监审:高 伟
审核:李 敬
责编:李 敬
编辑:张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