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这十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5%以上,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被加速破解。
不过,仍有很多人对医保报销存在困惑,医保到底是怎么报销的呢?今天就来带大家一起了解清楚。
什么是医保报销?什么情况下可以医保报销?
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分为两个账户: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
而城乡居民医保没有个人账户,缴纳的费用直接进入统筹账户。
平时有个小病小痛,去药店买药、门诊挂号等情况可以使用个人账户,花个人账户的钱≠医保报销。
偶尔身体出现大毛病,去看门诊、住院等情况使用统筹账户,花统筹账户的钱=医保报销。
医保报销需要满足四个条件:
1、医保是正常缴纳的;
2、在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就医才能报销;
3、符合“两条线”条件;
4、符合医保报销范围。
什么是“两条线”?为什么要设置?
“两条线”分别为起付线和封顶线。
起付线,是指医保报销的最低门槛,超过这条线,医保按比例报销;没超过这条线,需要自掏腰包。
我们以上海为例,目前在职员工的职工医保门急诊起付线为500元,500元以下的门急诊就需要刷个人账户或者自己交钱;而500元以上的部分就可以走医保报销,医保门急诊还分为三个报销等级,一级医院报销比例为80%,二级医院为75%,三级医院为70%。
而职工医保住院起付标准为1500元,报销比例为85%。
退休职工比在职职工的起付线更低,报销比例更高。
封顶线,是指一个人在一个医保年度最多报销的额度,超过这条线的部分不予报销。
还是以上海在职员工为例,医保支付封顶线是63万,如果一个上海员工因大病需要住院治疗,符合报销的药、诊疗项目等,最多可以报销63万,超过63万的部分走不了医保。
各地医保就医的起付线和封顶线不同,想要查询的话,可以打开本地医保局官网或者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搜索“医保报销标准”等关键词,即可了解当地医保报销起付线、封顶线、报销比例等。
之所以要设置起付线,是为了控制过度医疗的情况。有一类人会过度担心自己的身体情况,稍微有点不舒服,就立马跑去医院,恨不得住在医院。起付线要求参保人自付一定金额后才能报销,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需求。
而之所以设置封顶线,是因为医保保障范围广,通过限制高额报销,避免少数高成本病例过度消耗医保基金,确保多数人的基本保障。
不同等级的医院设置不同的报销比例,是为了改善就诊结构,避免大家都往三级医院跑的情况,引导患者“小病在一二级医院解决、大病去三级医院解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监 制:韩生利
审 核:李 敬
责 编:张 霞
见习编辑:梁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