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大同答卷"


大同: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2024年重点工作之四
聚焦“6+2”农业发展新赛道 助推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


大同农牧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自然条件独特,“特”“优”产品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2024年,大同市如何继续做好特优文章、拓展农业赛道?

近年来,大同市锚定转型目标,立足资源禀赋,挖掘比较优势,聚焦“6+2”农业发展新赛道,围绕设施农业、畜牧业、林下经济、渔业、高标准农田、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重点板块及黄花、黄芪两大特色产业,积极构建特色农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并树立工业化思维、市场化理念,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收益的最大化。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特优农业。围绕“三个第一”目标,聚焦“6+2”农业产业布局,坚持市场化运作、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253个农业农村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产业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实施粮食增产行动,落实“田长制”,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0万亩,新增恢复水浇地5.4万亩,发展有机旱作节水滴灌农业80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21.7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26.1亿斤以上。实施黄花产业提质行动,巩固提升绿色有机标准化和国际有机认证出口基地建设,带动主产区鲜菜平均亩产稳定在2000斤以上;积极开发黄花功能保健食品、特色预制菜、冰鲜黄花、休闲佐餐等“拳头产品”,依托头部供应链企业拓展黄花销售市场,着力建设全国黄花高端功能原料生产供给基地,不断提升大同黄花知名度、认可度和市场占有率。实施黄芪产业提升行动,抢抓黄芪进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的机遇,建设野生黄芪资源保护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支持黄芪生产加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研发药食同源产品、功能食品,确保产地初加工能力提升5%以上。实施设施蔬菜增效行动,复制推广“寿光模式”,加快云州、阳高、天镇等现代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建设,完善产地预冷、清洗加工、分拣包装、仓储保鲜、物流配送等产业配套,全年新发展设施蔬菜1.5万亩,加快建设面向京津冀核心市场的优质蔬菜产区。实施畜牧产业转型行动,持续推进“北肉”平台建设,培育20个畜牧养殖标杆企业,新建提升100个畜禽养殖场、5个屠宰加工厂,健全完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体系,推动前期养殖、本地育肥、就地加工、冷链运输、终端消费有机衔接。实施林下经济壮大行动,积极申报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重点发展杏果、沙棘、林药、玫瑰花等林下种植,培育壮大林下养殖,着力构建林下经济特色产业体系。实施渔业产业挖潜行动,统筹发展生态渔业、智慧渔业和休闲渔业,加快云冈鳜鱼养殖、天镇设施渔业等重点项目建设,逐步创建集“苗种孵化、水产养殖、休闲垂钓、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渔业产业基地。实施农产品加工升级行动,新培育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全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超过22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突破60%;加快预制菜产业布局,推广“原料基地+中央厨房+物流配送”等模式,建设对接京津冀的预制菜原料标准化供应基地;持续拓展特优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全方位叫响“大同好粮”“大同黄花”区域公用品牌。


监制:韩生利

监审:高    伟

审核:张少华

责编:白晓霞

编辑:杨文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