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频发生,诈骗手段花样百出。为提高全体教职工及家长“防诈反诈”的安全意识,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让我们共同提高识骗防骗能力,谨防上当受骗!

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冒充他人及仿冒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或伪造形式以达到欺骗的目的。

谨/防/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手法

谨/防/电/信/诈/骗

常见的诈骗案例

娱乐节目中奖诈骗

“您好,恭喜您获得《中国好嗓子》第五季幸运观众,点开链接看领奖方式!”

以“我要上春晚”、“跑男”、中国好声音”等热播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节目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借口实施连环诈骗,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网络购物诈骗

“不好意思,由于系统故障,需要您重新输入个人信息。”

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受害人填写好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被划走。

冒充通信运营企业诈骗

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和招嫖等形式进行诈骗。

冒充教师、好友诈骗

冒充教师收费诈骗是指诈骗分子事先在QQ微信上搜索“班级群”“通知群”“沟通群”,然后冒充学生家长或通过黑灰产购买的群二维码进群。进群后更改、克隆老师的头像和昵称,修改备注信息,冒充老师在群内发布缴费信息从而实施的诈骗。冒充好友找是指盗用好友qq、微信等社交账号或用一个和好友同昵称同头像的账号添加被害人好友,再以出车祸、动手术、急用钱等借口诈骗钱财。

谨/防/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冒充他人及仿冒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或伪造形式以达到欺骗的目的。

谨/防/电/信/诈/骗

反诈防骗小提示

四个“不”

1. 不轻信。遇事冷静,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诱惑,多思考、多商量,不轻信陌生人。

2. 不泄密。不透露个人身份信息、支付密码、验证密码、金融信息严保管。

3. 不汇款。陌生人提到转款、汇款必须核实。

4. 不刷单。不参与任何与“刷单”相关的事情。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

四个“要”

1. 转账前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核对对方身份。

2. 微信支付宝要开启转账延迟到账功能,发现被骗可以及时撤回。

3. 网上聊天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4. 接到可疑电话或发现自己亲友被骗的要及时拨打110。

记住“五个一”

一起学习:反诈宣传知识

一个APP:国家反诈中心

一个电话:96110

一句忠告:天上不会掉馅饼

一个关键:守住钱袋子,切勿向陌生人转钱

八个“凡是”

六个“一律”

请大家一定牢记八个“凡是”,六个“一律”远离电信网络诈骗,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为了身边的家人、朋友。



监制:韩生利

监审:高    伟

审核:李    敬

责编:李    敬

编辑:李    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