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大同:云冈石窟千年融合之光 书写新时代文化自信新篇章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文明汇聚,凝结艺术经典,开放包容,彰显文化自信。武州山麓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云冈石窟,如同一部跨越千年的史书,静静地诉说着佛教东传与中国文化融合的壮丽史诗。作为中外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佛教艺术与石刻艺术相融合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近年来,云冈石窟以学术研究支撑文化自信,用考古实据给出历史答案,通过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背后的文化内涵,把准文化传承的脉搏,在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中,筑牢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根基,让游客在“活”起来的文物中体会文化力量,以千年融合之光,书写新时代文化自信新篇章。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从北魏文成帝复法开启雕凿之始,营造近70年,是北魏定都平城(今大同)时期的皇家石窟寺文化遗存,以其鲜明的实物形象,展示了5至6世纪中国石窟的艺术风格和中国北方宗教信仰的发展图景,与阿旃陀石窟、巴米扬石窟并称世界三大石雕艺术宝库,是佛教艺术传入中国后的重要里程碑。这座皇家开凿的大型石窟寺,自公元5世纪起便见证了佛教东传中国的辉煌历程。它不仅是佛教艺术在中国落地的第一站,更是中外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佛教艺术与石刻艺术完美融合的典范。云冈石窟内,5.9万余尊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造像,仿佛穿越时空的信使,诉说着转瞬千年的时代故事。这些雕塑不仅是艺术巅峰之作,更是历史与文化的生动载体,展现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近年来,随着保护与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化,云冈石窟不仅作为佛教艺术的瑰宝熠熠生辉,更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多元文明交融的璀璨明珠,引领着文化自信的新风尚。
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游云冈石窟就是读历史。无论是深入了解胡汉杂糅、民族交融的历史内涵,还是现场感受雄浑壮阔、精巧柔美的艺术气息,人们在游览云冈石窟的过程中,体味着文化意蕴,坚定了文化自信。如今,随着对石窟艺术文化精髓的挖掘日益深入,相关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置身石窟像前,就仿佛进入了一条历史文化隧道,抚今追昔,汲取精神滋养。
旅游是行走的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近年来,为了让云冈石窟者这座古老的石窟艺术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讲好云冈文化遗产的故事,从《又见云冈》大型实景艺术秀的震撼呈现,到原创舞蹈诗剧《天下大同》的诗意演绎,再到《金石不朽,圆明园与云冈文物寻护纪》展览的深刻内涵,云冈文化正以多种形式、多维度地延伸展现其独特魅力,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让国内外游客在体验中感受文化的力量,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



监制:韩生利

监审:高    伟

审核:张少华

责编:白晓霞

编辑:杨文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