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大道如歌 铺就幸福坦途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大同市聚焦省委赋予大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重大使命,立足建设全国性交通枢纽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积极布局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等多样化的交通线路,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稳步推进,运输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大同市综合客运中心试运营、C919国产大飞机在云冈国际机场试飞、集大原高铁即将开通,一连串喜讯折射的是大同 综合交通网络规模与能级的持续扩大。近年来,大同市新建城市道路471项,总投资202.74亿元,道路建设总里程644.06公里。其中,快速路道路里程41.74公里,主干道道路里程222.89公里,次干道道路里程153.31公里,支路道路里程226.12公里(含厂区道路20.35公里)。
飞机翱翔,民航运输规模快速增长。云冈国际机场客货运输发展势头迅猛,该机场累计运营航线17条,通航城市达到25个,合作航空公司9家,初步形成直飞国内主要枢纽城市、通过枢纽城市中转国内外的“干支通”航线网络布局。今年1至7月云冈国际机场运输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及货邮吞吐量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3%、82%、217%。2024年国庆期间,共保障运输起降航班260架次,进出港旅客3.2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6吨,同比增长19.27%、57.17%、147.31%,保障特殊旅客49人次,圆满完成“国庆”假期保障任务。
高铁飞驰,从历史深处驶向未来远方。大同市东接北京,南连太原、西安,北通呼和浩特,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为出行提供了方便。大同市至各方向的高铁和动车不断提速加密,大同至太原最短运行时间缩短至101分钟,缩短了时空距离,创造了新的“大同速度”。大同南站还不断刷新着客流最高峰,国庆最后一天,大同南站运行旅客列车90列,创下了高铁站开通运营以来的单日最高纪录,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流通,让大同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交通兴、百业兴,乡村公路成了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也成了群众的“幸福路”、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路”。一条条乡村公路如同毛细血管般遍布田间地头,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勾勒一幅幅美好画卷。去年以来,大同市农村公路完成新改建里程7351.612公里,危桥改造31座,实施了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772.744公里,累计完成投资75.9亿元,解决了87个乡镇、1426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的难题,全市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实现了通硬化路, 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等措施,大同市的交旅融合发展步入快车道,正逐步构建起以交通为引领、以旅游为核心的综合产业体系。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涉及大同市除平城区外的9个县区,成为促进“交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大同文旅振兴、拉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沿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点工程。10月18日,全国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山西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其中大同市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建设总里程达1250公里,总投资56亿元,旅游公路同步建成风景道234.2公里、慢行道89公里、驿站15个、房车营地13个、观景台20个,连通A级以上景区10个,覆盖非A级景点39个,建成“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全域旅游公路网。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交通发展的丰硕成果,成为当地人民享受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大同将持续巩固建设全国性交通枢纽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进一步放大大同综合交通枢纽优势,继续建设快速交通、优化交通布局、加快转型升级,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枢纽经济新高地。
监 制:韩生利
监 审:高 伟
审 核:张少华
责 编:白晓霞
编 辑:翁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