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医保温度标注群众幸福刻度
医疗保障作为民生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大同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扛牢“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攻坚克难,全市医保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多项措施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大同市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初心,扎实推进国家医保政策精准落地。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门诊统筹制度不断完善,药品耗材集中采购,看病购药医保移动支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构建“15分钟医保圈”翻阅医保的“民生账单”,一个个暖心变化,记录着大同市不断提升的医保“获得感”和群众持续上涨的幸福指数。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覆盖全民、城乡统筹、保障适度、权责清晰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公平统一。切实打通医保经办“最后一公里”,依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厂矿学校、银行网点等设立医保服务站。目前,大同市已有118家服务站完成评星定级。
近年来,大同市努力拓展医保电子凭证就医服务全流程应用,持续优化经办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效能。目前,大同市医保电子凭证用户已经超192万人,全市2251家定点医药机构开通医保刷码服务,实现了医保服务方式从“持卡”向“脱卡”的转变。同时,全市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移动支付结算量、结算占比均排名全省第一。医保移动支付应用功能实现以来,医院门诊缴费排队人数平均减少30%,解决了群众在医院看病就医反复排队、来回奔波等问题,极大地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
医疗保障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随着市民的参保意识不断增强,大同市参保率逐年提高。截至目前,全市医疗保险参保267万人,其中,职工参保82.5万人,参保率100%;城乡居民参保184.4万人,参保率95.96%。今年7月起,大同市又与全省同步提高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待遇水平。其中,在职职工门诊统筹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从1800元提高至2500元,退休人员从2000元提高至3000元。参保职工年度起付累计达到300元,不再设起付标准。目前,全市已开通职工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1850家,开通门诊统筹直接结算零售药店885家。另外,2024年起,参保城乡居民门诊医保统筹年度支付限额也提高至300元,不再执行50元/次/天的单次限额,而且在大医院门诊看病也能按比例报销。
随着大同市人员跨区域流动及异地就医需求的增多,更便利的医保异地结算成为群众的迫切需求。大同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按照“先住院、再门诊;先省内异地、再跨省异地”分步实施,极大方便了参保人异地就医。目前,大同市职工、城乡居民异地门诊就医不用备案,就医时只要确保所选医疗机构已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便可用社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直接结算。大同市门诊慢特病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也可线上自助备案,不用再往医保经办机构跑。同时,大同市的异地安置退休、异地长期居住、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可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微信小程序、山西医保微信公众号办理异地就医备案,且此类备案人员备案长期有效。
为让百姓切实享受医改红利,大同市医保部门持续推进医用耗材、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把大量常用药、高值医用耗材、低值医用耗材纳入带量采购范围。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国家、省、市组织的26批853种药品、48批次1035个产品医用耗材中选产品采购和使用工作,集采节约医疗机构采购费用4.18亿元,极大地挤压药品、耗材虚高价格水分。同时,持续推进市平台药品耗材采购工作,并在省内率先建立起分级采购、分类挂网、平台联动、目录内结算的“大同集采模式”,仅2023年,大同市采购平台直接结算医保基金3.26亿元,涵盖1167个药品、27种159个规格市级联盟带量集采耗材;服务14家公立医疗机构(含3家城市医疗集团)、9家县区医疗集团,充分满足了医院及患者用耗、用药需求。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制度安排。大同市持续深化医保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医疗保障范围及能力,推广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持续推进“互联网+医保”,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从个人独享变为家人共享,新生儿从“落户才参保”变成“落地即参保”……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进一步释放出制度红利和政策红利,不仅让广大百姓“病有所医”“医有所保”,也以医保“温度”标注了群众的幸福“刻度”。
监 制:韩生利
监 审:高 伟
审 核:张少华
责 编:白晓霞
编 辑:翁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