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康氏绢人第四代传承人贾慧兰(右)和第五代传承人邬洁母女俩正在一起制作绢人。康氏绢人造型多取材于古代仕女、戏剧人物和民族舞蹈等,造型多姿,工艺精致细腻。
康氏绢人第四代传承人贾慧兰制作的绢人源于经典、重于情节、修于体态、制于精巧。
康氏绢人第五代传承人邬洁深挖历史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制作的绢人造型准确、个性鲜明,观者一眼就能识别出绢人是谁。
康氏绢人的头部五官彩绘非常细腻,眼睛使用侧锋“点睛”,使眼珠藏在眼帘内形成一条黑色短线,显得含蓄传神。
绢人的服装都选用上等丝绸、纱绢等,折射出唐代对外交往和物质交易活动。
手部制作最为精细,也考验着手艺人的功力,做好的绢人手指关节都可以活动。
绢人道具根据人物特征制作,比例精准,惟妙惟肖,恰到好处烘托出作品神韵。
贾慧兰走进校园,向学生传授绢人制作技艺。
曾经的宫廷玩偶走入了寻常人家,康氏绢人融合古今,正以绚烂多彩的姿态展现着中华历史文化之美。
众多绢人爱好者齐聚一堂,观摩体验这一非遗技艺。
绢人作为文创产品,已悄然走进旅游市场,传承人向游客介绍其特点。
12月6日,大同康氏绢人传承人贾慧兰、邬洁正在制作《穆桂英》绢人。她俩神情专注,俨然将自我和绢人融为一体,不断灌注着自己的热情、灵感。整个制作过程蕴含着企盼和等待,就像在等待生命降生,手中的绫、罗、绸、缎、纱、绢也被赋予新的生命,幻化为英姿飒爽的《穆桂英》绢人。
大同绢人以铅丝为骨骼,丝线做头发,棉花填充肉,绢纱成肌肤,需熟练运用剪刀、钳子、镊子等工具,逐一制作出头像、身体、手、足,其中手部最为精细,再以色彩鲜艳的高档丝绸和帛缎制成衣服,一个个举手投足、一笑一颦的古代仕女、戏剧人物的绢人,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贾慧兰是康氏绢人第四代传承人,她将绢人与彩灯制作工艺结合,创新生成彩灯绢人,并在世界各地巡展。如今,第五代传承人邬洁依据传承脉络,设计开发非遗文创产品,秉持“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理念,开办云冈绢人兴趣社团,更好地传承与发扬绢人艺术。
一代代大同康氏绢人的坚守创新、精益求精,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相信这份来自我们文脉的宝贵遗产,也将因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地域文化、材料工艺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终会以“中国娃娃”的面孔走向世界。
监 制:韩生利
审 核:李 敬
责 编:朱世华
编 辑:陈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