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大同答卷”
大同:2025怎么干?(六)

统筹保障公平和改善民生 全力推动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

2025怎么干?今天我们继续解读2025大同市重点工作第六部分,统筹保障公平和改善民生,全力推动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以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为牵引,2025年大同市拿出3亿元财政资金真金白银补贴就业岗位,持续推动数据服务业发展。推进数据标注专业人才库建设,大力开展专场招聘活动,加快业态由数据呼叫、标注等基础岗位向数据审核、清洗、建模和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等高技术岗位延伸拓展,力争今年新增线下就业5000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发挥“农业、文旅、数字服务业、手工业”等四大渠道,推动广灵箱包、云冈亲人、北方好焊等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坚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安全优质发展;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县区为单位加快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满足学龄人口学位有效供给;强化高中教育“高峰”引领;推动山西大学大同校区一期建成,支持大同数据科技职业学院顺利招生,促进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加大教育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好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市中医院与国药医疗公司合作办院,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妥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全面推动市场主体及用人单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覆盖面。推动养老服务扩容提质,落实好用地保障和配套建设资金,完成平城、云州、新荣公办养老机构建设任务,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推进城镇社区幸福养老工程和县域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新增护理床位1000张。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积极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统筹做好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工作。

2025年,大同市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群众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监     制:韩生利

审     核:张少华

责     编:白晓霞

编     辑:翁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