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广灵县“巧手经济”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在大同市广灵县,一针一线、一编一织间,传统手工业正焕发新生机。近年来,广灵县立足资源禀赋,以箱包加工、柳编草编、服装制造、剪纸艺术等特色手工业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居家经济+文化传承+产业振兴”的致富新路径,助力数千名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走进广灵县的箱包加工车间,数百台缝纫机声此起彼伏,妇女们熟练地裁剪、缝制,一只只精美的箱包从这里走向全国。截至目前,广灵县发展箱包企业19家、箱包代工基地2处、高端箱包“示范工厂”2家、乡村“箱包车间”7家,日均生产箱包超1.8万个,“广灵箱包”品牌已逐步在周边市场打出名声,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集聚成势,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新引擎,1300多名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在广灵巧娘宫手工编织合作社,一根根柳条、一根根蒲草经过巧手加工,化作出口国外的篮筐、茶几、宠物窝等工艺品。合作社千余名“巧娘”将濒临失传的传统编织技艺,发展为年销售额超1100万元的产业,产品远销美、日、英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全县9个乡镇建立编织基地,728名脱贫户实现稳定就业。在广灵县易地搬迁安置点的鸿棉制衣服装加工厂内,900多名女员工正赶制出口订单。目前,公司产品远销美国,年产值突破千万元,成为留守妇女兼顾家庭与事业的“幸福驿站”。 作为国家级非遗的广灵染色剪纸,从窗花装饰跃升为高端艺术品。剪纸文化产业园区集设计、生产、旅游于一体,开发8000多种产品,年产值2000万元,出口20多个国家,带动全县2400人就业,传统技艺成为增收“金钥匙”。

从田间到生产车间,从炕头到走出国门,广灵县以“巧手”编织幸福,用匠心点亮未来。传统手工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底蕴与经济活力,2024年全县手工业总产值突破7000万元,成为拉就业、稳经济的龙头产业。2025年,广灵县将加大扶持力度,把手工业产业培育成为拉就业、促增收的核心产业,力争年底手工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带动人数3000人以上,全县所有行政村平均收入突破百万元、单村最低收入突破60万元,奋力书写出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动人画卷。



监     制:韩生利

审     核:张少华

责     编:白晓霞

编     辑:杨文迪

见习记者:郭泓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