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2023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十佳村”“先进村”名单。我市平城区小南头街道寺儿村、云冈区口泉村上窝寨村被评为“十佳村”,我市云冈区云冈镇云冈村、灵丘县红石塄乡下车河村、左云县店湾镇大路坡村被评为“先进村”。

市农业农村局专题整理了上榜村的典型发展经验,以期对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所启发和助益。

今天,我们共同关注灵丘县下车河村,看它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从“山窝窝”变身“金窝窝”。

灵丘县下车河村

“山窝窝”变身“金窝窝”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红石塄乡下车河村是一个地处太行山腹地偏僻的小山村。2013年以来,该村作为灵丘县工商资本参与农村建设的典型,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推进村企合作共赢,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探索出了一条资金、资产、资源“三资”整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互融的以乡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之路。2024年,下车河村被评为山西省2023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



引入工商资本,参与农村建设


“光秃的山,破烂的房,穷苦的人儿走外乡”这是昔日下车河村的真实写照。这个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距离县城26公里的小山村,户籍人口78户178人,常住人口40户87人,其中脱贫户20户45人,低保户18户19人,特困供养人员3人。但是,该村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版图总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1213亩,林地2.2万亩,水资源充足,生态环境极好。

如何尽快摆脱贫困面貌,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灵丘县紧紧抓住“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工程、省转型综改重点项目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机遇,把下车河村作为“试验场”,立足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启动车河有机农业园区建设。设计编制了车河有机社区建设规划,开始打造集种植、养殖、加工、服务旅游为一体的有机农业系统项目。该项目由灵丘最大的重点龙头工业企业——山西金地矿业集团,注册成立灵丘县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参与下车河村27平方公里的整体改造,发展有机农业,加强生态建设,坚持“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百姓得益”,促进精准脱贫目标尽快实现。



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有机农业


经过专业权威机构化验分析,下车河村范围内的土壤、空气和水质均达到有机农业、生态旅游和欧盟、美国、世卫组织制定的标准,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13年,委托中国规划研究院景观所和易兰国际设计事务所编制了车河有机农业社区建设规划。规划总投资3.8亿元,通过“村庄改造+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的模式,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目前,社区建成了旅游接待中心、有机餐厅、民俗博物馆和有机农产品展示中心。社区村民全部住进了上下两层每套130平米的生态农居。天然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全面配套。“梦幽谷”“冰雪缘”等文旅项目投入运营。清水鱼庄、康养中心、听溪谷等项目加快推进。社区共种植有机杂粮、蔬菜等700亩,养殖有机鸡3万只、有机羊5000只,农产品全部取得有机认证。同时,为保证产品质量,还与中国质量协会合作,建立了质量追溯系统,纳入全县执法监管和质量追溯平台,努力实现全程追溯。



带动农民致富,建成美丽乡村


在车河社区建设过程中,灵丘县坚持政府主导、企业牵头、农民参与、协同发展,共同打造生态优美、产业发展、生活美好的车河社区。注重培养“造血”功能培养,制定了《车河有机农业旅游开发资产、资源流转收益分配方案》等多项政策性文件,为土地流转经营制定依据和标准。牵头注册成立了灵丘县道自然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吸收车河村182名村民为合作社社员。坚持“农户承包经营权不变、承包面积和承包期不变、国家对农户补偿利益不变”的前提下,将该村1213亩耕地、4万余亩四荒地及林地的经营权集中流转到了合作社,合作社再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灵丘县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前三年每亩地每年支付社员土地流转金500元,土地流转金以后每隔三年递增5%。土地流转完成后,村民可获得土地流转、劳务、旅游服务和公司盈余分红等四项收入。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民,收益有分红。首获收益的农民喜出望外,奔走相告,原来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回村从事有机种植、养殖,社区破天荒地迎来了第一次外出村民“返乡潮”。

如今,车河社区已打造成集农业生态旅游、有机种养基地、特色餐饮、住宿、民俗文化、传统教育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幸福、富足、魅力的山水特色名村。放眼望去,车河社区六排连体式小楼依山而建,一座高大的木制会展中心突兀其间,显得格外整洁气派。每到周末,县城乃至大同、河北等地的游客便慕名来到车河社区,品尝有机乌鸡蛋、大青背山羊肉、有机蔬菜,呼吸山里的纯净空气,享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村民依托现代有机农业及生态旅游高附加值产业实现了“家门口”的就地城镇化。车河典型的成功打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车河村级有机农业扶贫模式”作为全国三个典型案例之一,登上“2018中国扶贫国际论坛”,并入选“中外减贫案例库及在线分享平台”。先后荣获“中国有机30年全域有机创新奖”“国家森林乡村”“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诸多国家级荣誉。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中国·大同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走出一条工商资本参与农村建设,加快乡村振兴的路子。



监制:韩生利

监审:高    伟

审核:李    敬

责编:刘慧艳

编辑:闫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