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灵丘县聚焦党员教育“六个一百”提档升级,突出县委党校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持续提升党员培训工作水平。
构建党校系统立体矩阵,打造一流设施建设
灵丘县建设完善“县委党校+11所乡镇党校+14个现场教学点”培训阵地体系,面向全县党员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县委党校校园。
县委党校配有教学楼、报告厅、宿舍楼和餐厅,可实现140人全封闭培训管理。同时,开发了“智慧党校”网络管理系统,对学员签到、考试、教学、图书借阅及服务保障实行数字化智能管理。
乡镇党校办学场所。
乡镇党校对照“六有”标准不断完善软硬件条件,为基层普通党员培训工作保驾护航。
培训班学员在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遗址接受现场教学。
该县还立足县内资源禀赋,开发建设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遗址等14个现场教学点,并配套现场教学专题课程。
培育师资队伍,优化课程设计
内育+外聘”。该县将科研成果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鼓励教师创新精品课。定期从党员干部、先进模范人物、业务骨干、退休老同志和其他有关方面专家学者中选聘党校兼职讲师。同时,充分利用校地合作有力契机,聘请合作院校专家教授充实兼职教师队伍。
邀请山西师范大学张焕君教授来灵授课。
“课程+体系”。灵丘县委党校构建五大体系、七个板块课程体系(党的创新理论课程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板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板块>、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履职能力课程体系、党史教育课程体系、灵丘地方特色课程体系<专题教学板块、现场教学板块>)。开发了《我军的第一个胜利》《车河模式——树立乡村振兴新典范》等本土特色课程;编印了《平型关大捷》《永远的丰碑--红沙岭精神永存》两本党员干部教育读本;拍摄了《永远的丰碑》《王春——一位村党支部书记的坚守》两部影视教学片;联合县剧团编排了《黄牛县令》等红色情景剧。
红色剧目《黄牛县令》进课堂。
坚持以学促思、以学促行,充分发挥“大熔炉”作用
立足实际,学思结合。灵丘县委党校开展“知识竞赛”“案例教学”等特色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工作深度融合。引导学员结合工作实际撰写“我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调研报告。目前,有4篇调研报告经县主要领导批示作为决策参考。
主体班开展车河实践案例教学。
用好评估“指挥棒”。在培训中,县委党校引入了“三个带来”需求调查和“三评一测”问卷调查,把学员“评教学”作为推动教学成果落地转化的重要抓手。
监制:韩生利
监审:高 伟
审核:李 敬
责编:刘慧艳
编辑:闫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