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
大同:中国“煤都”打造华北最大综合能源基地 绿色能源基地

近年来,大同市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强力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产业体系更新,持续推动煤炭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将持续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依托能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综合能源基地和绿色能源基地。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是城市人口集聚的基础。素有中国“煤都”之称的大同,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破局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现状,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稳妥做好新旧动能的转换衔接。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产业投资完成284亿元,同比增长21.2%。在推动传统能源优化升级方面,大同市目前共建成6座智能化煤矿,32座矿井达到二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煤矿先进产能占比达85%以上,已提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四五”期间煤电机组“三改联动”任务,国电湖东、同热三期两个2×100万千瓦煤电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煤项目即将开工,预计3个项目总投资240亿元以上,未来2~3年,大同市发电量将由现在的550亿千瓦时提高至1100亿千瓦时。在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快发展方面,目前,大同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929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的53.7%,已提前完成“十四五”建设目标。同时,重点推进总投资近400亿元的600万千瓦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项目建设,投产后,每年可向京津冀输送清洁电力100亿千瓦时。在统筹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方面,电源端,晋北新能源基地项目建成并网后,大同市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3000万千瓦;电网端,目前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18座,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327条,线路长度4717公里。特别是正在建设的大怀线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工程,项目建成后,大同市将成为京津冀绿色能源重要供应基地;负荷端,重点发展以IDC智算(互联网数据中心)为主的产业集群,仅用6年时间,大同市城市算力分指数就位居全国前3;储能端,重点实施浑源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重点储能项目,涵盖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等几乎全部储能类型,吸引阳光电源、海博思创、国瑞协创等储能装备制造领域的全国龙头企业落户大同市,现已建成并网独立储能项目4个32万千瓦,装机规模全省第一。未来,大同市将重点推动绿电园区和零碳园区建设。在全方位布局新能源产业链项目方面,已投产和在建的企业产品范围包括储能系统集成、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锂电池负极材料等方面。目前,大同市正与宁德时代等企业合作,推动1.52兆瓦钙钛矿示范区落地,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钙钛矿商用地面光伏项目。




监制:韩生利

监审:高    伟

审核:张少华

责编:白晓霞

编辑:杨文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