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梁思成一行曾到大同考察,20余天时间,先后走访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等,为这座千年古都诸多古建筑留下珍贵的测绘图稿和文字资料,让诸多“藏在深闺无人知”的中国古代建筑瑰宝展示于世人。
1933年9月,梁思成、林徽因等中国营造学社同仁第一次奔赴山西,首站便是大同。
大同是南北朝时的佛教艺术中心之一,是辽金两代的陪都,古刹林立,闻名遐迩。来此考察,早就在他们的计划之中。
华严寺是此行调查的第一站。在考察中,他们发现,华严寺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壮观。“殿面阔九间,巍然压台上,余辈遽窥全豹,不期同声惊讶,叹为巨构。”梁思成在《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这样记录初入华严寺的惊喜之情。
在中国,大多数佛教建筑的方位都是坐北朝南,而华严寺则是坐西朝东,体现了辽代契丹族“以东为尊、逐日而居”的生活习俗。
“海内孤品”辽代小木作“天宫楼阁”、金代壁画、“合掌露齿菩萨”、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殿、中国古建筑中最大的琉璃鸱吻……华严寺集中了辽金建筑、彩塑、壁画等各类文物,在中国建筑史、宗教史和艺术史研究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说到梁思成与大同的渊源,就不得不提及“梁陈方案”。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性规划与保护,来自梁思成的启迪。
1950年2月,梁思成和陈占祥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设》,史称“梁陈方案”。其所包含的正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它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书。
50多年后,大同成为中国第一座按照“梁陈方案”保护古城的城市。还在大同古城东城墙外专门成立梁思成纪念馆。作为一代建筑大师的梁思成,用智慧和勇气保护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为后人留下宝贵遗产。
监制: 韩生利
审核: 王霄飞 李 敬
责编: 李 海
记者: 韩 茜 康 永
编辑: 韩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