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大同答卷”

大同:2025怎么干?

统筹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全力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

2025怎么干?今天我们继续解读2025大同市重点工作第三部分,统筹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全力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

2025年,大同市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工作,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推动企业扭亏减亏、盘活资产、压减层级,主动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国有资产监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充分竞争。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全面公平开放,常态化开展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和科研成果活动,支持各类经营主体深度参与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优化人才引进培育生态,创新“科技副总”引才机制和特殊人才引进制度,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短缺等问题。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数据要素确权定价、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监管等机制,推进城市可信数据空间项目建设,推动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化。加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健全完善涉企信息收集、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服务,持续扩大“信易贷”平台融资规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公平竞争审查,积极创新用地权、用水权、排污权等市场化交易机制,推动资源高效配置。

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建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进一步优化京同供需互补结构,发挥天镇县作为北京新发地蔬菜直供基地优势,积极推动云州黄花、阳高杏果、广灵小米等特色农产品开拓北京市场,扶持“天镇保姆”“广灵巧娘”等特色劳务服务擦亮金字招牌。进一步完善京同产业协作机制,主动招引承接北京初创高新技术企业来同发展,大力引进各领域高端人才来同担任“周末专家”“星期日工程师”,积极吸引北京中高收入人群来同旅游团建、康养度假,努力把大同建成北京资源外溢的“洼地”。畅通对外开放立体通道。积极发挥大张和集大原两条高铁“大动脉”的引流作用,加密通往北京、太原、呼和浩特等周边城市高铁频次,优化通往上海、广州、重庆等全国重点城市高铁车次,推动大同与全国更多城市实现“一车直达、当日往返”。加快完善冷链、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积极参与全省“津海晋门、晋商冀港”出海通道建设,大力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加快推动大同云冈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建设,开通更多面向港澳地区、日韩和东南亚地区的国内国际航班,让境外旅客来同更方便、大同人民出国更便捷。深化制度型开放。细化落实全省对外开放“1+N”政策体系,加快大同陆港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步伐,完善航空口岸、北肉平台、跨境电商园区等平台功能,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发运。深化与国际友好城市交流交往,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朋友圈”。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统筹推进法治、政务、信用、人文、要素保障“五大环境”建设,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线下线上“双一流”的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推动政务服务办事大厅提档升级,完善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强化政务服务信息化支撑,推动智慧政务建设,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创设企业群众“双满意”的服务体系。建设营商环境“无感监测”平台,推广涉企政策“一站式”综合服务,健全“0号管家”帮代办服务机制。建立审批事项“白名单”制度,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要求的前提下,针对信誉好的规上企业扩大承诺事项受理范围,拓展推行集成化“并联审批”,为企业提供“重点项目事前辅导+前置预审+全程代办+容缺受理”的“店小二”式服务。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提档升级、拓宽领域、拓展场景,推进社保、医保等群众关注的高频事项、热点事项实现更大范围“跨市通办”“跨省通办”,进一步优化“房证同交”“地证同交”“带押过户”“水电气暖”联合过户机制,大力提升群众办事体验。实施适度必要“双兼顾”的规范监管。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提供优质便捷法治服务,推动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加强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办理。深化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推进柔性执法,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企业安静期”制度,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无所不在”。

全市上下要以更大的勇气推进改革,以更宽的胸襟扩大开放,以更实的举措创优环境,努力让大同成为投资者的沃土、创业者的福地、安居者的乐园。


监     制:韩生利

审     核:张少华

责     编:白晓霞

编     辑:翁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