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问题受到广泛关注。11月3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公开回应,应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的课间活动限制。对于课间十分钟,大家都有着怎样的美好回忆?是什么原因导致课间十分钟变得“静悄悄”?守护孩子的课间休息,各方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一起来看——

"消失的"课间十分钟,原因何在?
课间10分钟原本是中小学生调节学习状态、缓解疲劳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时段。但最近,有不少家长反映,“课间除上厕所外,孩子都要待在座位上”;还有老师说,课间十分钟变成了“课间圈养”。一项调查显示,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如何找回消失的“课间10分钟”,仍然受到持续关注。
课间10分钟遁隐于校园,好似天空不见了飞鸟,园圃缺少了绿意,反映出教育生态的失衡。一方面,在一些地方,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认识不到位,让课间成为“刷题内卷”的前沿阵地。另一方面,一些学校设定的所谓的规范,详细规定孩子们课间十分钟的活动范围、活动种类、声音大小,同时还规定班主任的监督职责并与班分的扣罚挂钩,貌似理由充足:课间打闹可能出安全事故,有序的课间更显校园文明等。然而,怕孩子出问题,怕被追责,就采取限制学生课间外出活动这种“省事儿又保险”的方法,实则是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懒政。
课间休息十分钟,是规律也是规定
一旦把孩子“圈”在教室里,课间十分钟就失去了设置意义,也违背了相关规定。由教育部颁布、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规定:“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教育部办公厅还曾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的要求很具体:“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两年多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课间休息十分钟,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这些规定和要求,初衷良好,既体现了对教学、教育规律的尊重,也体现了对孩子成长需要的呵护。无论让孩子久坐,还是让孩子“憋尿”,无论限制孩子活动,还是禁止孩子嬉笑,都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消失的课间10分钟”消失的不仅仅是中小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近年来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肥胖、近视的现象愈发严重,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此外同辈社交缺失正在成为家长们新的担忧。
迷恋一刀切的做法,学校固然便利了管理,但违反了规定,背离了教育初衷。最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因噎废食,管理手段粗糙,剥夺了孩子课间乐趣,也有违教育本质。学校应当把立规定则的心思,更多地用在关爱学生、提升管理水平上,而不是牺牲孩子的课间休息时间,更不能剥夺孩子到操场上跑一跑、跳一跳、喊一喊、笑一笑的权利。
多方联动,守护孩子的课间十分钟
保证孩子享有课间十分钟,改变课间“圈养”现象,需要相关部门和家长互相理解,携手合作。教师和家长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管道,凝聚其在课间10分钟价值上的共识。教师应该将课间10分钟的益处、可能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等向家长进行说明,并倾听家长困惑,取得家长支持。家长更要勇于承担子女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从儿童的长远利益出发,支持儿童在课间进行自由探索,并教育其做好自我防护。家长也应认识并勇于承担儿童在探索过程中产生的适度风险,而非因噎废食。事实上,今天讨论还给儿童课间10分钟,正与“双减”以及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理念一以贯之,是对包括家长和教师在内全社会教育观念再启蒙的一部分。
教育部门更要行动起来,帮助家长和老师甩掉“枷锁”。首先,应加强对孩子的风险教育。通过校园安全教育,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校园风险,以案例教学、戏剧体验等形式,变风险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其次,应该建立公平适度的校园安全责任分摊机制。此外,学校可通过环境设计防范风险。比如,将动静游戏活动空间加以区隔,通过调整学习和活动空间的位置、形状、大小、颜色和设施等,为儿童提供舒适、安全的运动和社交环境。
为保障学生课间10分钟正常活动,
各地中小学都是如何做的?
一起来看
↓↓↓
1. 自由活动乐享课间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小学主校区,不少学生从教室里鱼贯而出,来到操场上自由活动。低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跳短绳,高年级的学生则去打篮球、乒乓球。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一小学,课间10分钟,也有不少学生走出教室,到操场上自由活动。

9月7日,在贵州省榕江县两汪乡,柳吉小学教师王章艳带领学生在课间玩游戏。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2. 多措并举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花溪小学校长王卡说,该校4个校区共有学生4500多人,其中主校区有学生1900多人。为尽可能避免学生课间活动时发生磕碰等意外情况,该校在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同时,还安排值日老师在操场和楼道巡查,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9月5日,在微山县高楼乡渭河小学,孩子们在课间做游戏。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3. 营造宽松包容的氛围
黑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曲文勇说,目前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水平并不理想,近视比例和肥胖比例都在增高,更需要进行体育锻炼,保障课间锻炼的正常开展是最基础的要求。
今年5月,杭州市教育局在答复杭州市十二届政协二次会议第146号建议时称,将开展关于校内文体活动中自甘风险的研讨。同时,健全完善学生保险体系,加强财政保障,实现全市中小校(园)方综合保险投保率100%,在坚持自愿原则的前提下,倡导家长购买学生(幼儿)综合保险。“我们需要明确,当学生在课余时间运动时受伤或发生意外,应该如何认定责任,减轻校方和家长的担忧,营造宽松的氛围。”曲文勇说。

11月8日,湖州市月河小学教育集团吉山校区的学生们在课间参加趣味游戏。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正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孩子需要奔跑跳跃,需要放松双眼,需要阳光雨露。囿于教室、教学楼中,培养出来的往往是温室花朵,是越来越多的“小胖墩”“小眼镜”“过敏娃”。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你来我往的社交活动,不是成年人的特权,而是所有人的必需。玩闹更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方式。紧张课程之余,让孩子轻松自在几个“十分钟”,才能更好地专注于课上的“四十分钟”,更好地为追逐星辰大海做好准备。
课间十分钟多么短暂又多么珍贵。和同学聊天、结伴去小卖部、在操场嬉笑打闹……五彩缤纷、喧嚷活泼的一个个“十分钟”,组成了许多人难忘的校园生活,多年后仍倍感温馨。
一起来看大家对课间十分钟的美好回忆吧!
↓↓↓

冯灿灿@中山 20岁 记忆最深的应该是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在满月的那天,我们班历史老师在前门用那种小声又大声的声音和我们说:「今天满月啊,谁要去看月亮?」然后他就带着我们差不多3/4个班跑到对面五楼,在走廊的栏杆上我们像小鸟一样一人占着一个位置,抬头看同一个月亮。 柚子@云南昭通 33岁 小时候课间会玩各种各样的自制玩具,比如弹弓、纸牌、鸡毛毽……冬天的时候,跟朋友比谁敢舔体操杆,结果舌头都粘在冰上!那会儿丝毫不觉得才有十分钟,感觉短短的十分钟,上了厕所,买了零食,玩了游戏,一直到上课都还在窃窃私语说下节课下了我一定要赢过你! 海东青@盱眙 26岁 我是在村里上的小学,我所在的那栋楼窗外能看到一棵大大的松树。有一年冬天,松树上落了好多雪,层层叠叠真好看。有一个男生突然爬到了树上,他在松树枝桠上坐着,一圈学生围着他看,这个景象至今记忆难忘。 南瓜@河北保定 24岁 每一年的初雪,大课间下雪不跑操,我都会在这个时候去找另一个楼层的好朋友,在走廊上看着大雪一起唱《初雪》,年年如此,直到现在,冬天的第一场雪时,我们还会在社交网络互相分享这首歌。 商商@葫芦岛 20岁 我一直住在曾经就读的小学旁边,只有一墙之隔,每到课间的时候,窗外会突然变得极其吵闹,充满了各种欢呼、大笑与呼喊,像是水突然沸腾了一样。此前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往往会觉得吵闹,但现在,我才发现,自己小学时经历的课间十分钟是如黄金般珍贵的回忆,我的内心会一直有对自由、肆意快乐的巨大渴望。那段尽情奔跑的时光里,有一个自由快乐、无所畏惧的自己。
应当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让他们也能传续这份闪耀着金光的人生记忆。让孩子长得壮壮的、练得棒棒的,这是大家共同的心声。那么,就把课间还给孩子,让孩子活动起来,让校园热闹起来,就像一首歌唱的,让孩子“握笔的手指摸一摸皮球,让快活的叫喊冲出喉咙”。欢声笑语的课间,是学校靓丽的风景,也一定是家长们心头的期盼。
监制:韩生利
监审:高 伟
审核:李 敬
责编:李 敬
编辑:张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