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高县王官屯镇杨庄村路旁,有一块成型的田地。远远看过去一条条笔直的机耕道平整成方,这是省委政法委驻杨庄村工作队的 “试验田”,更是村民的 “希望田”。它承载着驻村干部们 “ 以人民之心为心” 的火热情怀,托起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为民着想促作为
为了让村民感受到工作队驻村帮扶的 初心、决心,他们将 “真帮实扶、诚心为民”作为承诺打造成文化墙、设立 “省委政法委驻阳高县乡村振兴工作队”醒目标牌,真正 “驻”进了村民的心里。遍访过程中,工作队了解到杨庄村农作物结构单一,大部分种植高粱、玉米和土豆,加之无集体经济收入、村民思想保守,收成只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工作队主动与村 “两委”分析致贫原因、探索帮扶措施,时刻把村民所想放在心上。他们积极对接企业、洽谈合作; 自出经费千余元清理渠道的淤泥杂草;协调镇政府解决主干道结冰难以通行问题;为村民姚天亮等人提供临时性岗位增加收入;开展 “送戏下乡”活动并捐助生活物资1 千元。为了提高村民对乡村振兴的认可度、对驻村工作的满意度,工作队计划来年利用闲置场地为村民建设 “法治”文化广场,安装篮球架、乒乓球桌,同时推动“颐养”工程、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尽快落地等,一系列举动赢得了全体村民的认可。五天四夜的驻村,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积极了解村情民意、详细记录村民建议,不负“来时之意”,不忘“初来之志”,脚印留在每家每户的 “房前屋后”。
为民解忧办实事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撸起袖子加油干。工作队坚持与村民同吃同住、交心谈心、任劳任怨工作,村民的所需就是他们的工作方向:制作驻杨庄村工作队联系卡送到每家每户;发放米面物资;为村民姚天启办理临时救助;为村民杨秀花办理低保;为村民张桂花购置遮阳网;为村民贾广山向山西省仁爱天使公益基金会申请大病救助;与村书记、村主任对接工业园区山西雷创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介绍 5 名村民入厂务工;成立阳高县利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与长治振东中药材公司签订种植合同,以 “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合作并聘请律师把关,确保村民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工作队把村民的 “关键小事”办成 “ 暖心大事”,村里人送来辣椒、豆子、杏仁,工作队回赠茄子、牛奶、月饼,他们聊生产话家常,没有距离感。工作队是家里的 “甩手掌柜”,却成为了杨庄村的“ 自己人”,他们从省里来到村里,思想新、方法多、干实事、 出实效,真真正正让村民感受到身边的变化。
为民纾困谋发展
杨庄村地势平坦、地下水源丰富,守着这绿水青山仍有村民没过上好日子。农村发展不能仅靠政府 “输血”,工作队对村里的 “老三样”农作物动了脑筋:能否换种经济价值更高的产品?他们与村 “两委”经过前期调研、邀请技术人员实地考察,根据村情决定改变种植结构发展中药材,成功在杨庄村建立 45 亩党参种植示范基地并 顺利完成移栽。 “村民对中药材种植缺乏信心,担心种不出结果,害怕种出来后无人收购,大多数农户不敢尝试。我们干脆自己包地,卷起裤腿种“试验田”,就是想种给村民看,收益全部给他们,达产达效后带着村民干,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增收致富渠道。 ”驻村第一书记文武龙说。工作队脚上有泥土,心中有真情,多次组织座谈交流,引导村民解放思想、转变思路,邀请专业人员讲解相关知识,最终有 5 位村民同意加入合作社。“ 明年开春,再种 200 亩板蓝根,持续打造杨庄村中药材特色产业,我们要让输血式扶贫成为造血式扶贫。 ”工作队满怀信心地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得先行。如今路过的村民都要瞄一眼文队长种的 “外来品种”,说要是种好了,也要跟着种。工作队 “驻”在村里, “扶”到田里。他们贴近了农户心、帮上了农业忙,他们用真情、诚心、实干诠释使命担当,为杨庄村致富增收蹚出 “新路子” 、谱写新篇章。
监制:韩生利
监审:高 伟
审核:李 敬
责编:刘慧艳
编辑:闫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