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冈研究院全体干部职工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山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内涵价值挖掘工作,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为云冈石窟文物保护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专注、细致、一丝不苟,这就是可移动文物修复工作者的日常。各种各类规格不等、形状各异的残损文物原件缺失部分由其他高强度耐酸碱高分子材料一一补齐,一件件残缺的文物经过修复技师的复原,成为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复制品。
在云冈数字化保护中心,基于精细设备获取的高精度石窟本体数据源,利用3D打印技术,就可以制成不同比例的文物复制品,从缩小几倍到原来大小,数字技术在不可移动文物的有效利用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让不可移动文物插上翅膀,飞往世界各地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这是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新尝试,更是科技赋能文物保护的完美体现。
云冈研究院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以高水平创建云冈学为引领,推动云冈文旅深度融合,不断扩大云冈石窟影响力、美誉度,保护、研究、管理、利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云冈研究院积极拓展文保项目储备,扎实推进各类保护工程,加快文保实验室建设和研究成果出版工作,持续推动科研课题研究,深化与知名高校合作关系,不断提升保护水平,使云冈学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云冈研究院制定了《云冈石窟文物保护工作“十四五”规划》,同时向国家文物局申报项目20个,内容涵盖危岩体修复、洞窟加固、文物数字化、山顶考古遗迹保护展示等,总计约7亿元。并与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等展开合作,积极探讨文物修复新材料、传统修复材料与工艺的继承发展问题,逐步将研究成果应用到石窟保护工程中,逐步完成大同、朔州、吕梁、忻州4个市共计109处石窟造像和摩崖石刻调查工作,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先进单位”。



监制: 韩生利

监审: 高    伟

审核: 李    敬

责编: 白晓霞

编辑: 翁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