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河北省承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人才家园”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


提高政治站位

全面做好顶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抓好防止返贫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增强内生动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承德市委、市政府始终站在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工作机制、政策体系、保障措施等一系列顶层设计,谋深做细,落在实处。

强化组织领导。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调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分管负责同志一线推动,做好资源调配、项目落地、推进实施等工作,及时解决具体困难问题。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11个专项办公室协调联动,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抓好政策措施落实,形成了“党政齐发力、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强化政策支撑。认真落实国家和省“过渡期”各项政策,结合承德市实际,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强化对脱贫地区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倾斜支持。延续支农支小再贷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持续开展医疗、教育、科技人才“组团式”帮扶,累计投入四级财政衔接补助资金80亿元,充分保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要。

强化机制保障。延续脱贫攻坚期有效机制办法,制定各级各部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职责清单,明确任务目标,细化推进举措。推行领导干部包联、部门联席会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擂台赛等机制,坚持开展常态化督查指导,按月对标抓进度,按季对表找差距,全年对账保落实。同时,每年组织对市县乡村四级干部进行能力素质培训,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效纳入考核,提升工作质效,严防松劲懈怠。

创新工作机制

扎实开展监测帮扶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承德市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3.4%,脱贫户和防贫监测对象数量约占河北省的1/5,监测面广,帮扶任务重。对此,承德市创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机制办法,在提高监测精准度和帮扶实效性上下功夫,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健全防贫工作体系。市县建立防贫中心,乡镇设置防贫工作站,所有行政村配备防贫网格员,13个行业部门联合预警,构建了“四级联动、全域覆盖”的防贫组织架构。抓实“早快宽准稳”5个关键环节,乡村按月入户走访服务,市县每季开展实地督导,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面向所有农户开展全覆盖集中排查,上墙《防贫公告》和《政策宣传牌》,聚焦9类重点人群进行“六看八查”,将易返贫致贫人口全部纳入监测范围,确保实现应纳尽纳。

提升动态监测效率。出台《承德市防贫工作规程》,规范和优化操作流程,将村级评议公示、部门信息比对、乡镇核查初审同步推进,15天内完成识别认定,10天内制定帮扶措施,主动发现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搭建“承德市智慧防贫系统”,推广“一码申报”APP,加强跨部门数据信息整合共享、互联互通,畅通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三位一体”的监测网络,形成“预警推送—数据筛查—核实反馈”的闭环处置机制,打造了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全流程监管平台。

精准落实帮扶举措。根据监测对象不同风险类别和发展需求,建立11类40余项帮扶清单,“一户一策”制定帮扶举措,做到应扶尽扶。重点关注收入偏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监测对象,兜底式保障固基本,开发式帮扶增动力,临时性救助解急难,持续跟踪生产生活、稳定增收等情况,确保风险消除不反弹,全面筑起返贫致贫“防火墙”。特别是2023年承德市发生极端旱情,在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的同时,为受影响存在返贫风险农户开辟“绿色通道”,符合政策规定的先行落实帮扶救助措施,全市未发生一例返贫现象。

坚持多措并举

促进脱贫群众增收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等任务要求。承德市坚持把促增收作为防返贫的基础,精准落实“四增一减”措施,打出帮扶政策组合拳,持续提升脱贫群众收入水平。2023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达到12.28%。

增强产业带动能力。将做好“土特产”文章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机结合,在提升产业帮扶效果上求突破。把衔接资金重点用于发展产业,深耕食用菌、中药材等绿色食品产业链,全力打造5条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带和8个绿色食品加工集群,探索推广“三零帮扶”“一地生五金”等模式,有效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同时,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打造了阿那亚、兴隆山、中国马镇等高端旅游景区,发展了一大批旅游民宿、农文旅融合等新业态项目,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把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提升稳岗就业水平。强化京津冀劳务协作,扩大有组织劳务输出规模,落实以工代赈、一次性交通补助等扶持政策,发展“热河嫂”“承德菌农”等特色劳务品牌20个。挖掘就地就近就业潜力,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和“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推广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模式,统筹用好就业帮扶车间、乡村公益岗、以工代赈等渠道,实现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中有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提升配套产业园区建设水平,帮助2.5万名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明显。

减轻群众支出负担。建立“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动态监测报告制度,持续开展问题排查整改,确保各类风险隐患动态清零,全面夯实基础性、兜底性保障。特别是针对防范化解因病致贫风险,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梯次减负功能,创新实施“医路承伴”医保公共服务改革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上医工程”,让群众“看好病、少花钱、少跑腿”,被列为国家巩固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联系点。同时,开展“1+9”重点群体专项帮扶,通过医疗救助、物资捐赠、就业引导等措施,减轻困难群众生活负担。

汇聚帮扶资源

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承德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政策机遇,引导资源要素向脱贫地区汇集,不断加大帮扶力度,发挥各方优势,培树示范标杆,激发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加快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坚持抓党建促振兴。深化“乡村振兴党旗红”,实施“强基固垒、先锋引领、素质提升、治理增效、人才支撑”五项工程。实施村党组织分档管理,围绕班子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平安建设、文明乡风五方面开展“5A”党支部创建活动。依托党组织创办领办合作社1020个,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82%。在脱贫村驻村帮扶全覆盖的基础上,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和基础薄弱村选派工作队,通过机关干部下沉帮扶,建强村级党组织,壮大集体经济,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

凝聚社会帮扶合力。用足用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省内区域性结对帮扶、省“五包一”包联帮扶等资源,扎实推进“百企联百县”和“万企兴万村”行动,积极引入帮扶资金和项目,支持脱贫地区全面发展。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团青建功”“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等系列活动,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开展防返贫志愿服务,营造了合力帮扶的浓厚氛围。打造“承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入驻企业225家、单品1200多种,建成1.14万亩“菜篮子”生产供应基地,通过消费帮扶推动优质农产品进京津,累计销售支农产品220亿元。

着力培树试点示范。成功争取平泉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丰宁国家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河北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探索盘活农村资源资产的实现形式,推广可复制的有效经验,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成果。大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高质量创建大贵口等7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区、七家—茅荆坝等7个省级有效衔接示范区,依托当地历史文化、生态环境、满族蒙古族民俗等资源优势,分类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村镇,通过整合项目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动员群众参与,发挥示范项目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助推全市工作整体提升。

承德市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找准与自身实际的结合点,有力有效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认真落实防贫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着力提升产业就业帮扶成效,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乡村建设,形成强大帮扶合力,助推脱贫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监制:韩生利

监审:高    伟

审核:李    敬

责编:刘慧艳

编辑:闫雪萍